- [检测百科]分享:中国古代发达的高温冶铜与古铜器的湮灭2024年07月26日 11:14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各地陶窑的加热温度普遍超过1000 ℃,商代的加热温度则提高到可以烧制原始瓷器的1200 ℃以上的高温,到了西周时期在改进了鼓风技术后通常人工冶铜熔炉的温度可稳定地维持在1200~1250 ℃范围。这些加热技术所达到的温度均远高于各种铜器的熔点,由此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不使用常规铜矿石冶铜生产,而长期以回收纯铜、粗铜和废旧铜器为原料,以重熔铸造方式制作新铜器及青铜器的作坊,进而在铜器时代结束前大量地湮灭掉了更早期的废旧铜器,尤其是大量湮灭掉了那些难以进入墓葬而当时尚存的铜工具,以致如今发掘到的铜器考古文物,难以直接反映出中国铜器时代早期真实的铜器使用状态。
- 阅读(15)
- [检测百科]分享:中国古代发达的高温冶铜与古铜器的湮灭2024年07月12日 15:58
- 1. 引言 19世纪到20世纪期间,欧洲人对西亚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挖掘[1],逐渐认清了西亚苏美尔文明和北非古埃及文明的面貌[2],并意识到西亚地区率先发明人工冶铜技术以及向古希腊、古罗马地区的传播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3]。西方社会早期的文献认为[4],中国的人工冶铜技术出现于公元前二千纪的晚期,即接近公元前1500年的商代早期,而且认为是由西亚传播过去的技术;这种认知在中国也产生了很大影响[5]。产生出这种认知的原因不仅在于欧洲人对西亚地区早期人工冶铜技术
- 阅读(39)
- [检测百科]分享: 人工冶铜技术与文明时代的概念2024年07月03日 09:41
- 这里的中华文明指的是自中国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所经历文明的萌生、崛起、演变发展的时代;西方文明则指的是自欧洲及周边地区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所经历文明的萌生、崛起、演变发展的时代。在今天的话语环境中,“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包括了非常复杂且多方面的内涵,因此很难对文明给出一个简洁的定义。即便排除了近现代以来在文明概念所增加的多方面新内容、仅涉及探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问题,仍会产生种种争议;因为对文明历史,人们往往存在各自不同的解读[1],以致尚无法对文明的定义形成共识。
- 阅读(11)
- [检测百科]分享:SPA-H耐候钢表面缺陷原因分析及控制2024年06月25日 13:55
- SPA-H是一种低合金结构钢,通过加入Cu、Ni、Cr、P、Si等合金元素增强耐海洋环境大气腐蚀,多用于生产集装箱板。由于集装箱的加工制造和使用环境过程较为复杂,对力学性能、冷成形性能、焊接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性能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表面质量、尺寸公差、板形等要求严格。Cu添加SPA-H钢中可在其表面二次析出,形成阴极,促进与其相接触的钢材阳极钝化,起到减缓腐蚀的作用;还可在钢的表层形成富铜相,并在表面腐蚀层与富铜相之间形成致密而强的粘附中间层,减轻钢的腐蚀[1?2]。
- 阅读(37)
- [检测百科]分享:气保焊丝用热轧盘条ER50-6“毛刺”原因分析2024年06月24日 10:40
- 工程机械中的焊接结构件焊缝密集且多为拼焊而成,角焊缝占多数,焊接工作量大,对焊件质量要求高。气体保护焊具有焊接操作灵活简单,适用全位置焊接等优点而受到工程机械领域的普遍采用。气体保护焊所用的气保焊丝多为ER50-6系列。盘条加工成气保焊丝过程工艺一般为:盘条机械剥壳—电解酸洗—硼化—烘干—粗拉—中拉—细拉—化学镀铜—抛光拉拔—工字轮收线—层绕—检验。盘条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机械除鳞效果、拉拔过程对磨具的损害以及焊丝镀铜效果。
- 阅读(16)
- [检测百科]分享:汽电双驱拖动技术在铜冶炼节能中的运用2024年06月24日 10:29
- 某铜冶炼厂制酸用单台二氧化硫(SO2)风机(风量Q=240000 m3/h,升压63 kPa),功率达到5600 kW,单台设备一年用电量达到4400万kWh。而制氧站所用的单台离心空压机(排气量Q=210000 m3/h,压力360 kPa)功率则达到了17000 kW,单台设备一年用电量更是超过1.3亿kWh,可见耗电量非常大,铜冶炼企业节能降耗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 阅读(123)
- [检测百科]分享:金属器时代与中西方文明特征差异概要2024年06月20日 12:50
- 近三十年来,美国和全欧洲的总耗电量(体现其工业规模)呈现出发达经济体的那种平稳发展的特征[1],仅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才出现了少许波动。这个阶段的前10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工业规模平稳增长,但处于很低的水平,并未引起西方社会的重视。其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西方出现了“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达到了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终极状态,全世界都要遵从,已无继续变革的空间和必要。
- 阅读(24)
- [检测百科]分享:泡沫金属的传热特性及其在暖通行业中的应用探索2024年06月19日 10:35
- 泡沫金属是美国的科学家Sosnick于1948年提出的一种材料加工技术[1],图1所示为由金属韧带型骨架和孔隙单元相互连接的开放单元形成的一种孔穴,每个开放单元(孔穴)包括12~14个五边形或六边形面,材料以铝、钢、镍、铜、陶瓷和金属合金为主,既具有连续相金属的优良特性又具有离散相气孔的特性。因此,金属泡沫有以下几个关键参数表征:孔径是开孔的平均直径,范围为0.1~10 mm;骨架直径是金属骨架的平均直径;孔隙密度是每英寸上孔的数目,与胞体尺寸、孔隙尺寸以及筋肋尺寸有关;孔隙率ε是通过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测量而得到的孔隙体积分数,范围为80%~99%,可按孔穴是否通透分为开孔和闭孔两类。由于流体流动且换热的特性,在能源领域应用多为开孔型,其内部有连续畅通的三维孔结构,固体骨架之间存在有孔隙,流体可在孔隙内流动,孔隙率ε>80%、比表面积大(1000~5000 m2/m3)、导热系数大、换热性能好[2],多用在热交换器、电子冷却、燃料电池[3]。在能源设施中应用于内嵌泡沫金属的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接收器、蓄热器等。
- 阅读(42)
- [检测百科]分享:模具钢H13高温变形行为及轧制工艺2024年05月28日 11:05
- H13是一种典型的空冷硬化热作模具钢,抗热裂能力良好,适合工作温度低于600 ℃。其工艺性能优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热作模具钢种之一[1-3]。通常用于制造铝铸件用的热挤压模、压铸模、热锻模的热冲孔模具、热切边模等,还广泛应用于铜及其合金的压铸模具[4-5]。H13钢中合金元素含量高达9%,奥氏体在高温变形过程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复杂,通过研究H13钢高温变形行为,确定合理的轧制参数,保证工业化生产顺利进行。
- 阅读(17)
- [检测百科]分享:中国古代的高温技术与发明人工冶铜2024年05月13日 10:32
- 早期人类所使用的烧陶温度能够达到800 °C时就有可能发明低温人工冶铜技术,当加热温度达到或高于1000 °C时就有能力发展高温人工冶铜技术;而且较高的冶铜温度更有利于高效率地制作优质的铜器。因此,人类所能实现的高温技术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明人工冶铜技术以及因普及铜器的使用而尽早进入铜器时代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阅读(17)
- [检测百科]分享:高熵领域新维度:高熵合金纤维2024年05月11日 09:54
- 高强度合金纤维/丝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桥梁缆索和起重机绳索等方面,对民生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常用的传统高强度合金线材多为不锈钢线材、碳钢线材、铜合金线材和珠光体钢丝等。然而,随着工业发展,丝材的使用环境变得更加苛刻,对高强韧合金丝材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强度和塑性方面。例如,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对桥梁缆索的强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同时提升丝材强度、减轻其自身重量并降低工程整体成本。在航母阻拦索中需要高强韧合金丝材可以保障舰载机安全返航,对国民经济建设、军工和国防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在焊接和3D打印领域有着应用前景。严苛的服役环境对传统线材产生极大考验,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强韧合金材料。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中国及周边地区早期的铜器2024年05月08日 09:42
- 铜是人类最早用来大量制作工具的金属。以Cu为主要化学成分,并含有适量其它化学元素的金属称为铜合金。主要化学成分是铜,其它化学元素总量非常少的金属称为纯铜,纯铜的外观颜色偏红,因此也称为红铜;含有适量镍的铜合金颜色偏白,称为白铜;含有适量锌的铜合金颜色偏黄,称为黄铜。传统上,把含有适量锡的铜合金称为青铜,但如今把含有适量除镍或锌以外的其它化学元素的铜合金都称为青铜。例如,含有适量锡的铜合金称为锡青铜,含有适量砷的铜合金称为砷青铜,或简称为砷铜。
- 阅读(17)
- [检测百科]分享:油管路铜管与不锈钢管焊接工艺及性能2024年03月21日 10:54
- 钢是金属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稳定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焊接性、热稳定性等。铜及铜合金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塑性,而且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1],有些铜合金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蚀性。钢与铜及铜合金的连接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与特点,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并且可以大大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目前公司某产品油管路中出现了铜与不锈钢的焊接结构。新的焊接结构需要对其焊接性进行详细的研究,针对此焊接结构,我们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并优化焊接工艺,最终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优良焊缝。
- 阅读(21)
- [检测百科]分享:铜铝异种金属焊接研究现状及展望2024年02月21日 10:26
- 铜铝金属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及延展性,且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加工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汽车、新能源等领域[1]。能否实现铜铝异种材料的有效连接[2],直接决定了铜铝金属的应用范围。大量研究证明,传统的熔焊无法实现铜铝异种金属之间良好连接[3],这是因为铜铝金属熔点、导热率、线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能差异较大,这两种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属于硬脆相,其不但会降低焊缝强度还会增加金属电阻值。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紫铜板布氏硬度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2024年01月02日 11:22
- 依据 GB/T231.1-2009?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进行了布氏硬 度试验,采用两种方法评定了紫铜板布氏硬度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采用考虑硬度计最 大允许误差的方法,试验结果为(50.7±3.5)HBW2.5/62.5,k=2;采用考虑硬度计系统误差的方 法,试验结果为(50.7±2.1)HBW2.5/62.5,k=2;两者之间的差异来源于硬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 和硬度计的系统误差.
- 阅读(10)
- [检测百科]分享:火箭发动机液压身部电铸镍与锆铜基材连接异常分析2023年12月07日 14:04
- 某型火箭发动机液压身部锆铜内壁与电铸镍外壁成型后,经激光全息检测发现凸耳与 电铸镍焊接位置背面存在约?20mm 的连接异常.采用三种状态试件对连接异常进行了验证分 析,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分析了激光全息检测连接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凸耳与电 铸镍的焊接热传导使镀铜层的显微组织由原来的柱状晶转变为粗大的等轴晶,并且镀铜层显微硬 度随电铸镍焊缝熔深的增大而降低,从而使焊缝区附近的镀铜层与正常位置处产生微观变形差异, 最终造成激光全息检测的连接异常.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添加铁元素对i粉末冶金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023年10月27日 16:33
- 以铜粉、铝粉、镍粉和铜包铁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0, 1.6%,3.2%,4.8%,6.4%)铁元素的Cu-10Al-4Ni合金,研究了铁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 响
- 阅读(11)
- [检测百科]分享:电动汽车铜导线断裂原因2023年01月03日 10:30
- 某电动汽车在整车试验时出现导线断裂故障,通过宏观观察、微观观察、金相检验和能 谱分析等方法对导线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动汽车铜导线的断裂属于疲劳断裂;导 线固定点设置不合理,线束可自由活动范围过大,使得整车振动试验时导线固定端受到过大的交变 应力,导致运行一段时间后导线在固定点的插拔端子附近发生疲劳断裂;车辆继续运行中,导线断 续接触,导致导线断口受到高温烧蚀,表面产生黑色覆盖物质,主要成分为铜的氧化物。
- 阅读(24)
- [检测百科]分享:某500kV变电站隔离开关软连接失效的原因2022年12月27日 14:39
- 某500kV变电站投运仅1a,其水平折臂式隔离开关的软连接最外层铜箔发生了断裂 而失效,通过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铜箔断裂的原因。 结果表明:铜箔与铜板过渡位置被压裂,铜箔硬度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低,韧性差,隔离开关工作 中软连接需要反复折弯,最终导致铜箔断裂,而使软连接失效。
- 阅读(19)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离子研磨技术的超低碳钢中铁素体晶粒的显示2022年12月09日 10:01
- 采用金相法和离子研磨技术对超低碳钢中铁素体晶粒的显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 表明:采用常规的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样品,仅有少量的铁素体晶粒界面被腐蚀出来,组织显示 效果较差;采用特制的硫酸铜溶液浸蚀样品,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铁素体的晶界,但制样时的浸蚀参 数不易控制,需要多次、反复地调整浸蚀参数,成功率不高。采用离子研磨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出 铁素体晶粒,其对应的离子研磨关键最优参数分别是偏转角度α为30°和研磨时间为15min,其他 参数分别为加速电压5.5kV、输出电压1.5kV、气体流量0.09cm3·min-1、样品座转速25r·min-1 和转速模式采用360°旋转。
- 阅读(16)